查看原文
其他

血仍未干:杀戮战场之塔碉与地下堡

2016-04-07 张珉 太原道


 

发现塔碉与地下堡,是意外,更是惊喜。

 

在决定寻访太原周边的战场遗址和防御工事的时候,脑海里首先闪过的,除了牛驼寨,就是双塔寺要塞与卧虎山要塞。

 

双塔寺和卧虎山,一南一北,都是汾河谷地与东山之间的两处高地,70年前,它们被营建为碉堡林立、火力强大的的城防要塞,成为保卫太原城垣的重要屏障。


■ 当年碉堡林立的双塔寺要塞,1948年美国生活杂志记者Jack Birns拍摄

 

当年的双塔寺要塞曾爆发恶战,为了消灭设置在双塔上的炮兵观察哨,63军使用高射炮平射双塔,将文宣佛塔炸飞半边。战后,数百名阵亡士兵长眠在了双塔寺陵园。


■ 1949年4月22日,枪林弹雨中的双塔寺



■ 战后的宣文佛塔,顾棣拍摄

 

守卫卧虎山要塞的,是主要由太原青壮年市民组成的“铁血师”,面对解放军第199师的夜袭,这支比民兵强不了多少的非正规武装在坚持了10个小时后崩溃。战后,卧虎山成为园林化的奶牛场,现在是太原市动物园。199师的政委李布德后来定居太原,他所居住的新民北街东花园,正是当年五妹子阎慧卿故居。


■ 太原新民北街东花园一角,李布德院中

 

双塔寺和卧虎山早已没有了战争的痕迹,不过,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卧虎山附近尚有享堂梅花碉和水泉沟要塞两处战争遗迹,它们成为继庙碉之后的又一个寻访目标。


■ 寻访途中



■ 享堂梅花碉

 

水泉沟要塞,坐落于卧虎山以东的东山脚下,两座大型防御工事雄踞水泉沟南北两侧山头,扼守着东山由水泉沟通往太原城垣的通道。


 

从卫星地图上看,水泉沟要塞南侧防御阵地的造型颇为奇特,它由一个两头凸起的菱形和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V共同构成,这样的造型,显然是为了增强火力和防御能力而结合地形精心设计的。

 

水泉沟要塞荒草丛生,堑壕充塞着浮土和垃圾,几座残存的碉堡只剩下破碎的残骸。


■ 水泉沟要塞的壕沟


■ 壕沟内快被湮灭的窑洞


■ 从壕沟边经过



■ 水泉沟要塞的碉堡残骸

 

水泉沟要塞与行前看到的卫星地图基本一致,赫然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敦化坊塔碉却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当年遍布太原的碉堡,大多以两层结构为主,一层或三层的碉堡也为数不少,高层塔碉虽然便于居高瞭望、凭空俯射,但因为过于招摇也通常成为攻击的首要击目标,双塔便是实例。因此,四层的塔碉较为罕见,在历史照片中也很少见到它的身影。


■ 城北工业区的塔碉,1948年美国生活杂志记者Jack Birns拍摄


■ 太原城垣周边的塔碉,1948年美国生活杂志记者Jack Birns拍摄


■ 远眺敦化坊塔碉,塔碉之下是多达七级的层层劈坡


■ 劈坡下的窑洞,部分洞口为砖券,疑为当年驻兵储物之用


■ 逐渐接近的塔碉


■ 塔碉,因为内部结构被破坏,不好确定具体层数,至少为四层


■ 塔碉一侧的蓄水池


■ 塔碉周边建有多座类似的房屋,疑为当年遗物


■ 塔碉上的伪装射口,也称诱弹射口,用以吸引火力,减轻真正射口的压力


■ 塔碉另一侧


■ 塔碉边的石质建筑构建,石碑刻制时间为乾隆四十五年,证明此地原为祠庙


■ 原入口已无法进入,施展缩骨功从凿开的一个洞口钻入塔碉。带山西户外联盟logo的照片均为晓宇拍摄,未注明拍摄者的照片为张珉拍摄


■ 向上仰望塔碉顶部,塔碉内部结构已被破坏,推测应以木板分层,每层之间架以梯子,这样的结构类似于部分明代长城敌楼


■ 且看宋老师的攀岩功夫


■ 塔碉上的错落有致的层层射口


■ 塔碉的地道入口


■ 塔碉破损的顶部


■ 登上塔碉顶部的宋老师和白木


■ 此行部分队员合影留念

 

就在我们分散开来四处寻找的时候,又了新的意外发现,这竟然是地下堡的入口。


■ 发现地下堡入口

 

当年的百里防御圈里,看得见的是显露于地表的碉堡和工事,看不见的是隐秘于无形的地下堡和地道。从当年的记述来看,几乎所有的要塞都修建有地下堡和地道。地下堡容量广大,遭遇炮击时,士兵从地面躲入地下避弹,炮击结束则回到地面作战。地道则是四通八达密如蛛网,传说东山大方碉的地道可直通山下的双塔寺要塞,城外的许多地道都可以直通太原城内。

 

这其中,规模最大而又最神秘诡异的是由日军修建的牛驼寨地下隧洞。据记载,它的宽度可以容纳四列纵队并行,向西北可连接牛驼村,向东南可以连接小窑头等要塞,通过牛驼村和其它要塞又可以形成直达太原的交通环线。隧洞的中心,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下堡”,它不可思议的高达9米,可以在战时做为小型兵工厂。日本投降后,驻华美军第二战区受降小组曾深入地下隧洞对日军销毁罪证的行为进行调查,麦凯恩上尉用照相机做了全程记录,遗憾的是,我们今天却无法再找到这些照片。

 

当年的庙碉地下堡,被两千余斤炸药震塌,入口已无处可寻,其它各处遭受战火洗礼的要塞情况大抵也是如此,能够找到地道入口的马庄要塞,也因为地道里於塞严重而无法进入,意外发现的塔碉地下堡,成为我们唯一有幸得见的地下堡实例。


■ 从狭窄的入口钻入,内部豁然开朗,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十余根立住支撑


■ 地下堡顶部的一处洞口,光线从洞口照入


■ 洞口呈规整的圆形,立面基本完整,疑为当年预留


■ 地下堡的另一侧顶部,还有一个更大豁口,豁口这缘可以看到被切断的钢筋


■ 同行队员在研究这个豁口


■ 从豁口处向上可见塔碉


■ 从豁口处攀上地面


■ 从地面俯视豁口,切割得较为规整


■ 同行队员们在地面豁口研究,判定这个豁口应为后来刻意为之,或许是为了转运堡内的大型机器设备?

 

发现塔碉与地下堡是在2009年。几年以后,一位网友通过QQ几次向我详细询问塔碉的情况,但他多次实地寻访都没有找到,听着他的疑惑,我预感不妙,打开谷歌卫星认真比对之后发现,短短几年,城市正在急速向东扩张,昔日的山丘上出现了多座大型楼盘,而塔碉所在的那处旷野,已经成为太原师范学院附中富力校区。就这样,逃过了战火的塔碉和唯一可见的地下堡,消失在了我们眼前。


 

塔碉和地下堡虽然荡然无存,但上面这张照片却留远印刻在我的脑海深处,照片拍摄的是我们在地下堡发现的一块头骨碎片,我几次凝视着它苦苦思索:他是谁?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为什么会留在这里?……我知道,这些问题已经永远不可能再有答案,每当想到这些,耳边总会回荡起苏芮的那首歌曲:用心呼唤,亲爱的兄弟,曾经与你,携手期待着黎明,呼啸声依旧清晰。我们的心,象钢铁的心,穿过烈焰在火中升起,为历史写下永恒的诗句。生命有尽,希望无尽,就算无名,也一样顶天立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